時間: 2017-01-03 10:29
來源:
作者: 傅濤
導讀:2016年10月的杭州金秋,在G20的高大上峰會之后,有幸在靈隱禪寺組織E20環(huán)境禪修班。兩天時間,短暫又漫長,體驗豐富而深刻,收益良多。值此新年到來之際,摘取幾點與大家分享。
在現(xiàn)代社會忙碌奔走的人們,多少有些身心分離的迷茫。以環(huán)境保護為事業(yè)的群體,在踐行崇高使命的同時,更需要汲取內心的力量。
2016年10月的杭州金秋,在G20的高大上峰會之后,有幸在靈隱禪寺組織E20環(huán)境禪修班。兩天時間,短暫又漫長,體驗豐富而深刻,收益良多。值此新年到來之際,摘取幾點與大家分享。
一、修心
“佛陀不是神,而是智慧的人”,一下拉近了我們與佛的距離。
佛教認為,對外界的感知源于內心,所謂像由心生,所以修佛就是修煉內心。因此,遇事向內求是本,而不是向外求(包括求佛),我想這也是易經中自強不息的本意,只有自強才能立足,一切外面的幫助都是立足于自強,做人、做企業(yè)、做國家都是這樣。遇問題首先要在自己處找原因,不首先自省就不能批評別人。引申到環(huán)境治理,其根本則是自然生態(tài)自凈能力的修復。
二、緣起
在佛教體系中有六道輪回之說,我們或許不完全信。但是,我相信佛教所說的每個人都有佛性,也就是都能通達智慧的佛境,只不過法門不同,途徑不同。佛說有八萬四千法門,每個都通佛道,不論大小都是修煉,多小的事境界都能相通。
所有當下發(fā)生的事情都有背后的緣起,緣起論就是看清事件背后的邏輯和因果。
如果能夠看到事件背后的緣起,就不會執(zhí)迷于當下的得失,所謂看空。能夠空,才能把當下作為修煉的環(huán)節(jié)。在靈隱寺我們看到和體會到,不僅重視殿堂禮佛,更重視吃飯、睡覺、掃地等最基礎的事情,這些都是修煉的法門。用無分別心對待每個事情,無論高大與卑微。
身處現(xiàn)代經濟浪潮,則要格外珍惜當下,重視當下的每個人和每件事。當下每件事,不管大小都是過去緣起的結果,也都會是未來結果的緣起組成。
對于公司而言,每一次經歷都有緣起,都是企業(yè)修煉的一部分,都是通向智慧境界的組成。對于個人而言,無論在做什么,是總裁、還是技術員、還是銷售,都是修煉的一部分,需要珍惜。懂得珍惜和相信緣起,才能以平常心、歡樂心來面對世間“無?!薄?p style="text-indent: 2em;">有了緣起的深入理解,才能夠真正有包容心、慈悲心、感恩心。
三、色空的智慧
但是要看“空”并不容易,需要破除“我執(zhí)”和“法執(zhí)”。緣起論是空的方法論,相信緣起,才能看到本質,才能看空。
在靈隱寺,我們與禪師討論《心經》的色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是智慧的最高法門,色即是空需要以破除我執(zhí)和法執(zhí)為前提??占词巧瑒t是智慧必須與行動一致,同于儒家所說的“知行合一”“行勝于言”“知易行難”,能行動的才是智慧,智慧體會在生活中,智慧是用行動體現(xiàn)的,而知識大多體現(xiàn)在言語上。
我最近一年一直在講商道課,在商道上以客戶為出發(fā)點,也是色空智慧的應用。在社會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種從對方為出發(fā)的思維是東方文化的重要組成,是所謂厚德載物的核心思想;在環(huán)境問題上,人類的“本我”太強是環(huán)境問題的根源,處處都要滿足人的物質和精神需求,這是需要用智慧來解決的問題。
四、快樂新年
E20的文化是上善若水、行勝于言。因為相信緣起,所以感恩之心常在。感恩我們從事的環(huán)境事業(yè),感恩我們的祖國、感恩我們的時代。
2016已然過去,2017已經走來,可能帶來更多的變化與無常。讓我們以歡喜心、無分別心,初心不改,珍惜當下,擁抱新年,投入新時代。
編輯: 趙凡
E20環(huán)境平臺董事長 、首席合伙人 ;E20研究院院長;清華海峽研究院生態(tài)中國創(chuàng)新中心主任 ;北京大學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產學研中心主任;北京大學環(huán)境學院E20聯(lián)合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環(huán)境校友聯(lián)合會執(zhí)行會長;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兼職教授; 中廣核環(huán)保產業(yè)有限公司董事。
曾經負責建設部、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員會、世界銀行、亞洲開發(fā)銀行等機構的多項水業(yè)改革的政策研究。著有《兩山經濟》 、《城市水業(yè)改革的十二個問題》、《城市水業(yè)改革案例與實踐》、《市場化進程中的城市水業(yè)》等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