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12-09 11:46
來源:中國水網
作者:木林森
“一個人早期可能通過和人打交道積累的深度實踐,擺脫書本而直接產生的認知力”,薛總定義為管理學的“認知基座”。
用大白話講,實踐出真知,越早開始的深度社交實踐拳拳到肉,長心長腦子。
薛總笑稱自己讀書不多,但酷喜“格物”自研,在極度有限的條件下被迫多次練習“破格升維”,練就了管理學中的野球拳,后來發(fā)現(xiàn)費了半天勁悟出的道理,和書里講的經常一模一樣。
野球拳是游戲《金庸群俠傳》里的一門武功,僅主角會用,但很難練。一般60多拳能升一級,而1-9級是既不中看也不中用,攻擊力平平,但到第10級就是攻擊力第一的絕世神功,達到“天下無難事,只怕野球拳”的境界。
一套蝦米武功,第10級天下無敵,難道不值得令人深思?
朋友小A跳到一家公司擔任副總分管銷售,發(fā)現(xiàn)原來在公司多年的銷售總監(jiān)小B和客戶之間的交易有貓膩,還試探小A,威逼利誘小A上他們的賊船。小A堅守底線、表態(tài)拒絕后,小B以及他的小團體就開始明里暗里給小A的工作使絆子,揚言三個月讓他自己離開。后來小A忍辱負重,先佯裝輸給小B一次,誘敵深入,讓對方放松警惕,以至于小B得意忘形,做出了錯誤的決策使得下面的銷售團隊怨聲載道、離心離德,并且引發(fā)嚴重問題觸動了老板的逆鱗,最終以小B灰溜溜滾蛋收場。
大半年的時間,職場的斗爭冷酷無情卻也現(xiàn)實。我問小A,是不是熟讀兵法、博弈論、厚黑學,他說哈哈都沒看過,就是得益于早年間在體制內的管理訓練,在上下級之間當夾心餅干,在人事上既沒有對下屬升降職、離調任的任何實權,也沒有獎懲制度、薪酬體系匹配的建議權,內部各種人浮于事,硬生生從地獄模式殺出一條血路,逼著在夾縫中想解決方案,尋找“二生三”的切入點,練就一身“既要又要”本領。
野球拳大佬!一個人的覺醒,1%靠別人提醒,99%靠千刀萬剮。被生活毒打一次,按在地上摩擦一次,就能長出一層盔甲來,然后等待著下一次更猛烈的攻擊。人教人教不會,事教人分分鐘。
不過,并不提倡苦練和傻練,那樣效率低、沒結果、是不美的鐵杵。書中也引入了大量關于好奇心和快樂心的解藥,以提升認知為目標,戰(zhàn)勝焦慮,突破馬斯洛需求的桎梏。由于篇幅所限,下次再展開講。
03.石門后面是什么
現(xiàn)在可以回答開篇的故事了。
石門的后面是另一道石門。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據說后來出于對文物古跡的保護,就沒有再鉆探第二道石門了。
拋開古埃及人的防御智慧不談,就這個事實本身,我們能悟出一些東西來。
我們可以通過流傳下來的古籍和文物了解到古人的思想和智慧成果,但還原當時的實踐極其具有挑戰(zhàn)性,所以很多時候今人拿不走古人的認知。就像我們現(xiàn)在很難復刻造型精美、工藝精湛的青銅器,各種古人熟練使用的先進制造技術破解不了。因為認知和實踐是捆綁一體的。如果沒有通過反復深入實踐鑄就的認知底座,光從書中了解別人的思想結晶,要么容易食古不化,要么就是飄的、如同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一上手就驗出來不行了。
《天道》里芮小丹對丁元英說:“只要不是我覺到悟到的,你給不了我,給了我也拿不住,只有我自己覺到悟到,我才有可能做到,能做到的才是我的。”
重點在最后半句:能做到的才是我的。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慢慢形成自己的底層框架,誰也偷不走。
有了認知基座為底,吸納的東西開始指數級的發(fā)揮作用,人書合一、人燈合一(沉香)、人塔合一、人X合一、人什么都能合一……
04.尼采:要在自己的身上克服時代
這句話份量好重,驚嘆于大師似乎在一百多年前也預想到了今日之局面,并冷冷的丟下一句,向內求,自己辦。其眼界和高度穿越了周期的起伏和文明的進程,無比契合當下。想來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人類的遭遇反反復復。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痛楚和使命。世上確實沒什么新鮮事,如果覺得有,也許是還沒領會“站在過去看過去,方能站在未來看現(xiàn)在”。
消化完薛總的“時空穿越算法”,我斗膽延展一下,尋找出路離不開三種能力的系統(tǒng)復合:深度復盤、抓本質(第一性原理)、以及背后蘊涵的洞察力。洞察力是像絲線一樣,和另外兩者分別纏繞在一起的。
第一, 深度復盤+洞察;又細分為三層:對自己、對他人、對時代。
——對自己——
我面試的時候很喜歡問候選人一個問題:“如果給你一個機會重新做這個項目,你會怎么做?”
很可惜,大部分候選人答得并不充分,反映的是并沒有從過去的經歷中榨取出最有價值的部分,沒有總結出成體系的方法論,所以日子一天天過去,經歷一點點疊加,但成長的速度有限,對人和事的理解沒有太多提升。
對自己經歷的深度復盤,是最基本的要求,需要正視自己的勇氣,秉著客觀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抽絲剝繭,跳脫自己看自己。
還有一種情況,復盤是認真做了,但并沒有在下次類似的項目開始前進行回顧,每次都只復盤眼前的事,沒有形成體系、轉化為菜譜里的固定動作,復盤成了無用功。
——對他人——
我曾經請教過薛總一個問題:按照“知行合一”的核心理論,是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必須通過親身經歷,才能真正知曉其中訣竅?如果能夠通過洞察剖析身邊人的經歷,避免一部分踩坑或者減輕一些傷害,人生的效率是不是可以有所提高?
理論上是說得通的,至少對于善于觀察和思考的人來說,是一條有助益的路徑。不過這條路徑要和自己發(fā)生交互作用才能檢驗(是否形成了獨特的個人認知),否則就是空話。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huán)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huán)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lián)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唐建國總工用細微的眼光,總結了排水管...
9月5日,在“2024(第十六屆)上...
010-8848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