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6-22 10:16
來源:浙江環(huán)保公眾號
細心的朋友發(fā)現,昨天我們推送的今年5月份浙江省環(huán)境空氣質量情況通報中,我省除衢州以外的10個設區(qū)城市的首要污染物都是臭氧,并非“網紅”PM2.5。
提及臭氧,很多小伙伴的記憶可能還停留在中學課本里:臭氧是扮演“地球衛(wèi)士”的正面角色,人類要“保護地球臭氧層”,要“防止出現臭氧空洞”,怎么今天突然變成反面角色了,變得比PM2.5還壞?
俗話說得好,離開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
事實上,當臭氧超過一定濃度的時候,它就變成了可怕的惡魔,隨著濃度的增加,受害者從鼻粘膜等受刺激的輕度癥狀到嗓子痛、胸悶、頭暈、到視力下降、手腳麻木等再到肺氣腫、意識障礙直至死亡。
在浙江,自“氣十條”頒布實施以來,大力推進六大專項行動(調整能源結構、防治機動車污染、治理工業(yè)污染、調整產業(yè)布局與結構、整治城市揚塵和煙塵、控制農村廢氣污染),PM2.5濃度明顯下降,2016年全省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為41微克/立方米,較2013年下降32.8%,藍天、白云天數明顯增多。
然而,隨著PM2.5濃度的下降,O3-8h第90百分位濃度(以下簡稱O3濃度)仍居高不下。2016年全省O3濃度為153μg/m3,這一現象已經引起廣泛關注。
事實上,臭氧污染不是浙江獨有。2016年我省臭氧濃度顯著低于北京市,明顯低于上海市和江蘇省,但高于廣東省。環(huán)境保護部上月中旬通報,預計5月18至19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qū)將出現一次污染過程,部分城市空氣質量可能達到中度污染,短時可至重度污染,首要污染物為臭氧。而進入6月以來,省外多個城市的首要污染物均為臭氧。
然而,臭氧成為首要污染物并非今年的事。早在2015年環(huán)境保護部發(fā)布當年7月份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qū)域及74個城市空氣質量狀況的報告中就顯示:與去年同期相比,74個城市平均達標天數比例由80.5%下降至73.1%。臭氧(O3)成為“拖累”空氣質量的“罪魁”,聲名狼藉的PM2.5則位居第二。
與“高調”的霧霾相比,臭氧要“低調”得多,它往往在風和日麗、天空晴朗時發(fā)生,人們意識不到它的存在,卻還以為空氣質量特別好,但事實上,它的危害絲毫不亞于PM2.5!有流行病學方面的統(tǒng)計結果表明,北京、上海兩地在2006年因臭氧污染致病住院的居民超過2.6萬例、致死超過2000例。
它是“地球衛(wèi)士”還是“健康殺手”?是到了了解什么是臭氧,如何進行有效防控的時候了。我們梳理了一些權威資料,盡量用通俗的語言,為大家可能關心的問題進行科學的解答。
1、被忽略的臭氧污染
PM2.5 已經臭名昭著,無需多說,那為什么要把臭氧也加進來呢?我國以前衡量空氣質量,用的是API(Air Pollution Index:空氣污染指數),只衡量3 種大氣污染物:SO2、NO2和PM10。現在改成了AQI(Air Quantity Index:空氣質量指數),一共要衡量6 種大氣污染物,增加了3 種大氣污染物:PM2.5、O3(臭氧)、CO。
2、臭氧有哪些危害?
空氣中過多的臭氧會對人體健康造成顯著影響,包括呼吸系統(tǒng)、皮膚、血液等多個方面。根據臭氧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我國規(guī)定了空氣中臭氧濃度的上限值:
一級120 μg/m3
二級160 μg/m3
三級200 μg/m3
一般監(jiān)測值超過160 μg/m3 時,人體就能明顯感覺到不適。
除了對人體健康的傷害,臭氧污染還會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比如,臭氧會讓植物葉片壞死、脫落、長漂白斑、生長受抑制,從而造成農作物減產,隨著臭氧濃度增加,減產還會更加嚴重。
同時,臭氧會造成材料褪色、照片褪光,輪胎老化等等。
3、臭氧污染從哪兒來?
近地面造成污染的臭氧,其中一部分來自于高空臭氧層的流入,還有一些來自于土壤、閃電、生物排放等等,這些可以歸為“天然源”,本來就在自然界存在。而造成臭氧污染的主力軍是“人為源”:燃煤、機動車尾氣、石油化工等排放出的一次污染物,在紫外線的照射下,會生成臭氧和其它NOx,這就是“二次光化學反應”。所以,要控制臭氧污染,歸根結底都是要控制排放。
4、這幾年浙江臭氧污染狀況如何?
2013~2016年我省臭氧濃度居高不下。2016年我省臭氧濃度為153μg/m3,與國內重點地區(qū)相比:顯著低于北京市,明顯低于上海市和江蘇省,但高于廣東省。
5、浙江省內臭氧污染呈何空間分布?
浙北嘉興、湖州、杭州等設區(qū)市的O3濃度較高,舟山、臺州、溫州、麗水、衢州等設區(qū)市的O3濃度較低。
6、臭氧污染多發(fā)生在哪些季節(jié),是否會超標?
每年臭氧超標污染主要出現在4-10月份,超標污染最為嚴重的月份通常出現在5月份或8-9月份,而在1-3月份和11-12月臭氧濃度最低,基本上未出現O3超標污染。
7、浙江臭氧污染防控呈現什么樣的趨勢?
從預測結果來看,到2020年,我省PM2.5濃度將進一步改善,從2016年的41μg/m3下降5-10%左右,達到38μg/m3以下。但O3濃度改善壓力較大。
8、浙江省臭氧污染防控的首要任務是什么?
削減VOCS排放量。
由天然源、人為源排放的揮發(fā)性有機物(VOCs)和氮氧化物(NOx)在太陽光的照射下,發(fā)生的光化學反應過程是對流層中臭氧的重要來源。甲苯、二甲苯、乙苯、乙烯、丙烯等物質對臭氧生成貢獻最大。
VOCs(揮發(fā)性有機物)是指參與大氣光化學反應的有機化合物,是形成臭氧(O3)和細顆粒物(PM2.5)污染的重要前體物,包括非甲烷烴類(烷烴、烯烴、炔烴、芳香烴、鹵代烴等)、含氧有機物(醛、酮、醇、醚等)、含氮有機物、含硫有機物等。
編輯:張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huán)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huán)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技術的前進方向就是‘三十年河東,三...
2023(第二十一屆)水業(yè)戰(zhàn)略論壇上...
010-8848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