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23-01-31 13:36
來源: 中國水網
作者: 薛濤
問題的關鍵是,我們要“從最基本的概念開始推演”。從最基本的概念開始推演,是一種刻意的原路返回,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進行真正意義上的思考,尋找“真問題”,尋找事物與事物之間的區(qū)別,在此基礎上通過邏輯建立思維模型,并且通過掌握更精準的詞匯,表達更加有為的含義。
我們癡迷于說話的技巧與方法,執(zhí)著于外在的語言表現能力,但真正決定人與人之間能力差距的,是他們面對世界的存在姿態(tài)?!罢Z言是存在的居所”,當我們用最純粹的語言發(fā)問遠處有什么,遠處的遠處還有什么時,話語所及之處都成了我們的圈地,整個世界都成了我們的居所,在那里,我們姿態(tài)昂揚,敢于向未知取樂,玩得忘乎所以。偶爾遇見從“小地方”來的人,他們總是膚淺而瑣碎地談論著這個世界,你隨便插上一兩句嘴,對方便驚為天人:你說到點子上了!
最后,我們必須主動選擇去相信、去假設這個世界不乏真誠表達之人,至少和你以為的壞人一樣多,當他們說出“我糾結了半天,覺得自己情商不高”時,他們不是在玩弄技巧,而是在伸出手,向你表達他的真誠。
這就是如何“說到點子上”——先深入思考,再開口;相信對方的真誠,不過度揣測。
2
說進心坎里
為什么我們要“說進心坎里”?因為語言游戲的本質,是欲望的實現和權力的流動。
我們玩語言游戲的根本動機和終極目的到底是什么?驅動我們玩這個游戲的,絕不是什么訊息的傳遞,而是對關系的構建。個別時候,我們希望這種關系是平等的,但多數時候,我們希望它是有利于自己生存的差序關系,這種差序關系背后,是欲望的實現和權力的流動。
人類的幸福與自信,都建立在他的主體性上。如果一個人想要成為一個“主體”,唯一途徑就是與另一個主體建立關系,讓其成為你的對象,因為主體是相對于對象存在的。法國哲學家讓-保羅·薩特認為,兩人相互注視的過程就是彼此爭奪主體性的過程,我通過注視你,把你變成對象,你通過注視我,把我變成對象,因此人與人的關系總是存在著相互爭奪主體性的欲望張力。
有一種東西可以打破這種充滿張力的平衡,制造一種明確的不對稱性,使主體獲得承認。在這種不對稱性中,張力被釋放或抑制,關系趨于穩(wěn)定,更多的關系得以建立,這種神奇的東西后來被人們命名為“權力”。話語的交換,很多時候,是基于權利而產生的。而語言本身也會協(xié)助構建新的權力關系。
如何在這場權力游戲中,做到“把話說到心坎里”呢?
“打破預期,順應張力”,這是在權力結構下最重要的溝通原則。關系分為“優(yōu)勢關系”、“弱勢關系”和“平等關系”,在不同類型的關系下,有不同的處理方式:
①在優(yōu)勢關系中,我們可以打破權力預期,順應弱勢者渴望被尊重的欲望。
以美國前總統(tǒng)克林頓為例。楊瀾曾寫道:
“《楊瀾訪談錄》已經采訪了不少國際政要,但是從來沒有一個人像克林頓這樣,一進房間就和每一個人握手的,我是指每一個人。從攝像師到小助理,一一握手,并詢問對方的名字,而且握手的時候還看著對方的眼睛,搞得好幾位小伙伴都不好意思了。明知道他也不可能記住這么多人的名字,但大家都感到被尊重?!?/p>
克林頓居然向所有人一一問好。事后看,這是極具智慧的交往技巧,每個有權者都應效仿,它有巨大威力的原因恰恰在于—在所有人的預期中,他不應該這么干。若只是彬彬有禮地向大家揮手問好,表現得再謙遜,都絕不會有克林頓那種效果,因為那是預期之中的事。一旦打破那種預期,之前結構性的抑制力得以解除,張力將得到釋放,環(huán)境中個體的緊張感會被消除,安全感油然而生。
②在弱勢關系中,打破權力強勢者“被夸贊”的預期,但順應他真正需要被認同的欲望。
羅振宇老師曾說過一個故事,有次他去采訪當時因《品三國》而紅極一時的易中天教授,那時他還是個不知名的編導,但在私下見面時,他只用一句話就打動了易中天:“我?guī)缀踝x了您所有的書,我覺得《艱難的一躍》才最有價值,絕不是《品三國》可比的。”
易中天當即站起來,同他握手:“小伙子,你懂我,這的確是我最重要的一本書?!?/p>
“所有人都認為你的‘成就 A’了不起,其實你真正讓人佩服的地方在被人忽視的‘成就 B’”,這是面向權力者的黃金贊美句式。因為前半句破壞了原有預期,后半句釋放了被抑制的欲望張力。
③在平等關系中,我們則需要從“策略性友善,無意識冒犯”變?yōu)椤安呗孕悦胺福瑹o意識友善”。
比如這樣的句子:
“我下面的話肯定會讓你不舒服,所以我糾結了半天,但還是得和你說。”
“我有件事想和你聊,又擔心聊得不好會傷害我們之間的感情,你也知道我是個情商不高的人?!?/p>
很奇怪,聽到這樣的話你反而覺得很舒服,認為說話人明明情商超級高啊。關鍵點來了,這里的冒犯,是朝向說話人自己的。冒犯朝向自己,善意就對準了他人。
打破了關系的權利預期,但順應了人人都希望被尊重、被認可的欲望,溝通就可以“說進心坎里”了。
從語言學、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好好說話”無疑都是一件復雜的事情。但理清了說話的本質,以及“為何說話如此困難”之后,你便能夠搭建起關于說話的概念地圖,可以由此展開一場關于“說話”的冒險。
你不能期待僅靠這些知識就能讓自己輕松說清楚一切事,這是虛妄的期許,世界上不存在能說清楚一切事的人。但從本質出發(fā),類似“如何好好說話”“如何清晰表達”“如何說服他人”“如何傾聽與回應”的問題,對你來說將不再是含混不清且令人畏懼的課題,它會變得清晰、通透、條理分明。希望你像拿到了地圖的旅者,有了上路冒險的動力與信心。
嘴巴上的糾結需要清晰的頭腦來解,腦子里的幽暗需要敏感真誠的心來照亮,思考比表達重要一萬倍。發(fā)心又比思考重要一萬倍。
在成為一個“會說話的人”之前,我們先成為一個“會思考的有心人”吧。
編輯: 趙凡
目前在中國科學院生態(tài)環(huán)境研究中心攻讀博士學位,此前分別在武漢大學和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獲得理學學士和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現任E20環(huán)境平臺執(zhí)行合伙人和E20研究院執(zhí)行院長,北京易二零環(huán)境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湖南大學兼職教授,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客座教授,中科院生態(tài)環(huán)境研究中心碩士生校外導師,天津大學特聘講師,并兼任北京大學環(huán)境學院E20聯(lián)合研究院副院長,國家發(fā)改委和財政部PPP雙庫的定向邀請專家,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fā)銀行注冊專家(基礎設施與PPP方向)、國家綠色發(fā)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guī)鞂<?、巴塞爾公約亞太區(qū)域中心化學品和廢物環(huán)境管理智庫專家、中國環(huán)保產業(yè)研究院特聘專家、中國環(huán)保產業(yè)協(xié)會環(huán)保產業(yè)政策與集聚區(qū)專業(yè)委員會委員、中國城市環(huán)境衛(wèi)生協(xié)會垃圾焚燒專家委員會委員。住建部指導《城鄉(xiāng)建設》雜志編委、《環(huán)境衛(wèi)生工程》雜志編委、財政部指導《政府采購與PPP評論》雜志編委,并擔任上海城投、中建環(huán)能等上市公司獨立董事。
在PPP專業(yè)領域,薛濤現任清華PPP研究中心投融資專業(yè)委員會專家委員、全國工商聯(lián)環(huán)境商會PPP專委會秘書長、中國PPP咨詢機構論壇第一屆理事會副秘書長、生態(tài)環(huán)境部環(huán)境規(guī)劃院PPP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發(fā)改委國合中心PPP專家?guī)斐蓡T、中國青年創(chuàng)業(yè)導師、中央財經大學政信研究院智庫成員、中國城投網特聘專家等。
20世紀90年代初期,薛濤在中國通用技術集團負責世界銀行在中國的市政環(huán)境基礎設施項目管理,其后在該領域積累了十二年的環(huán)境領域PPP咨詢及五年市場戰(zhàn)略咨詢經驗,曾為美國通用電氣等多家國內外上市公司提供咨詢服務,對環(huán)境領域的投融資、產業(yè)發(fā)展和市場競合格局有著深刻理解;2014年初加入E20研究院并兼任清華大學環(huán)保產業(yè)研究中心副主任,著力于環(huán)境產業(yè)與政策研究、PPP以及企業(yè)市場戰(zhàn)略指導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