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19-12-15 09:49
來源: 給水排水
作者: 戴曉虎
填埋肯定是不可能的,因為現(xiàn)有的填埋場將滿負荷運行,技術路線也是臨時過渡性的,而且無廢社會理念、填埋不符合無廢城市理念和我們未來發(fā)展趨勢。
2 污泥處理處置未來研究方向
2.1 未來發(fā)展方向
未來的發(fā)展肯定是源頭減量、過程循環(huán)利用,最后把焚燒的量,或者是把最后末端處置的量降到最低,這是未來循環(huán)經濟和生態(tài)文明很重要的方向。
2.2 現(xiàn)代科技手段及多學科交叉
現(xiàn)代科技手段,特別是生物技術、材料技術和信息技術,突飛猛進,這些對我們的污泥處理處置的發(fā)展來說是很好的支撐。
2.3 污泥復雜體系科學問題
污泥說上去簡單,但是比污水要復雜得多,因為它是一個復雜、多項體系,物理、化學各種物質干擾太多,比如重金屬的影響、微顆粒的影響等等,所以其實從微觀的角度是一個很復雜的體系。
2.4 文獻調研(論文)
另外在文獻我們也做了調研,應該說污泥處理處置的研究,在整個水的板塊來說一直是熱點。
在利用方面,很多的研究,總體是能源的利用、物質回收兩個方面。
國外:過去二十五年經歷了從少到多,逐年遞增的快速增長模式;
熱點演變:污泥處理處置-資源化利用技術-----污泥減容技術、污泥穩(wěn)定化技術一直是研究熱點
國內:過去十五年經歷了從無到有,逐年遞增的快速增長模式,尤其是2006年后,文獻數(shù)量呈指數(shù)增長模式;
熱點:污泥穩(wěn)定化技術-----污泥熱處理技術-------污泥減容技術、污泥資源化利用技術
2.5 研究熱點:梯級利用
2.6 研究熱點:污泥脫水
1噸污泥(99%含水率):
污泥濃縮:含水率從99%下降到95%,將減少到200公斤
污泥脫水:含水率從95%下降到80%,將減少到50公斤(水40kg)
污泥深度脫水:可將含水率降低到60%,減少到25公斤(水15kg)
污泥干化:含水率降至40%以下降至17公斤(水7kg)
污泥焚燒:灰渣5-7 kg
污泥脫水技術研究
2.7 厭氧消化研究
厭氧消化技術是實現(xiàn)污泥資源化回收的主流技術。
高氨氮脅迫下,與氨遷移轉化和氨基酸代謝有關的基因相比穩(wěn)定階段相對豐度更低
產甲烷途徑:乙酸利用型、甲醇利用型、氫利用型
通過宏基因組的分析,高氨氮脅迫下,促進了乙酸氧化成H2和CO2,促進了甲醇生成甲基,促進了氫利用型生成甲基,但是甲基轉化甲烷途徑受到抑制
高氨氮脅迫下,產甲烷途徑的抑制主要來源于甲基轉化甲烷途徑
強化污泥有機質轉化新技術與機制-直接種間電子傳遞途徑
納米磁鐵礦強化了污泥系統(tǒng)中的直接種間電子傳遞(DIET)
緩解了污泥厭氧消化系統(tǒng)中揮發(fā)性脂肪酸的積累
提升了污泥厭氧消化系統(tǒng)的甲烷產量(增加26.6%)
改善了污泥厭氧消化系統(tǒng)中乙酸利用型產甲烷菌的代謝效率
編輯: 趙凡
同濟大學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 城市污染控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